专业号

官号描述

<p>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建立,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10月正式成立管理局,局址设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牛背梁保护区是以保护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东段,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地处柞水、宁陕、长安三县(区)交汇区域,沿秦岭主脊呈东西狭长分布,东西长28 公里,南北宽15公里,海拔1100-2802米,总面积16418公顷,是&ldquo;秦岭自然保护区群&rdquo;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岭东段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是羚牛秦岭亚种的模式产地,在&ldquo;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rdquo;中被确定为40个最优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之一。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众多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是物种遗传的基因库。对秦岭而言,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及代表性,被誉为秦岭东部的绿色明珠,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br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保护区内分布有旬河、石砭峪河、乾佑河等,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汉江、渭河支流的重要源头,支撑着沿岸数十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也是西安市的重要水源涵养地。<br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已知区内有种子植物113科525属1268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红豆杉,Ⅱ级保护植物太白红杉、连香树、水曲柳、山白树、星叶草和野大豆等6种,省级保护植物10多种。牛背梁保护区是秦岭东部保存相对完好的天然林区,属暖温带针阔叶混交型的山地森林系统,呈现出明显的垂直结构特征,自下而上分别为落叶阔叶林和松栎针阔混交林带、中高山松桦针阔叶混交林带和亚高山针叶林带。<br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区内有兽类83种,鸟类171种,两栖爬行类42种,鱼类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羚牛、豹、林麝、金雕等4种,Ⅱ级保护动物有黑熊、斑羚、红腹角雉等26种。<br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保护区属秦岭中山或亚高山山地,主要是秦岭山地地貌。牛背梁(2802米)为秦岭东段最高峰,北缓南陡,与秦岭中西段&ldquo;南缓北陡&rdquo;形成明显对照,当属牛背梁保护区的特殊地貌类型。<br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保护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垂直差异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均气温2-10℃,年降水850-950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夏季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br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牛背梁保护区地处秦岭腹地,层层山峦与莽莽森林把保护区与外界尘嚣远远隔开,生态景观优美,地理人文景观、生物景观、水景景观和壮观的气象景观等交相呼应。区内怪石嶙峋,云海汹涌,奇峰高耸,幽谷碧潭,林荫葱茏,一年四季各不相同。<br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保护区功能区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面积572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4.9%;缓冲区面积4119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5.1%;实验区面积657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0.0%。<br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垂直分布带谱明显,被誉为动植物种的&ldquo;天然基因库&rdquo;,是开展科学研究、生态环境教育、教学实习的天然课堂和实验室。</p>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901381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